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业 >> 正文

多家银行发卡过亿,消费额却跌跌不休 热门看点

时间:2023-05-22 16:16 来源:支付百科

宇宙第一行信用卡消费额大跌10%,发卡量增长的背后亦存隐忧

撰文|张浩东、冯雨霆

出品|支付百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2022年各银行财报已陆续披露。「支付百科」注意到,已有5家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过亿,但整体来看信用卡业务消费额度却大幅降低,同时信用卡不良率有所上涨。

01

5家银行发卡过亿

根据「支付百科」的统计可以看出,信用卡发卡量过亿的5家银行,虽然在信用卡总数小幅上涨,但消费额度却出现了明显下跌,其中工商银行消费额度跌幅已高达10.55%。

业内人士分析,信用卡消费额的降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单个持卡人手中信用卡数量过多,导致消费金额被分摊。虽然近期多家银行发布限制过度持卡,但持卡人持卡数量仍保持较高水平。

2022年7月信用卡新规发布,多家银行对于单一持卡人过量持卡的问题进行调整,但大多数银行将持卡数量设置在5—20张之间,对过度持卡没有起到良好的约束效果。相比于实际使用数量,银行对过度持卡的约束只能算“面子工程”,无法起到实际作用。

「支付百科」分析,银行之所以将持卡人信用卡数量上限设置在5张以上,一方面是由于如今信用卡市场逐渐饱和,开发新客户成本较高,寻找新客户不仅要面临授信难题,而且要培养新持卡人用信用卡消费的习惯。相比之下,在已有信用卡的持卡人中,与其他银行进行竞争更为方便。因此在银行的恶性竞争中,客户出现重叠问题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利用多张信用卡养卡套现的持卡人不在少数。套现养卡虽容易出现资金风险,但同样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只要不出现逾期按时还款,银行对此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采用过于严苛的持卡数量约束,对套现养卡的持卡人而言打击过大,银行也会面临相应的风险。

02

不良率上涨,银行急需调整

除过量持卡外,持卡人收入下降或收入不稳定,都是导致信用卡消费降额的重要原因。部分持卡人由于收入下降出现还款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2022年银行不良率普遍上涨。

此外,持卡人质量较低,也是导致不良率上涨的重要原因。信用卡新规提出不得违法违规提供或者公开客户欠款信息;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加强对外包催收机构的管理等要求。此后,银行对于催收业务做出相应调整,虽然信用卡业务暴力催收问题有所减缓,但却使得一些诚信度不高的持卡人借助反催收黑产,恶意逾期。

反催收黑产,以“停息挂账”、“代理维权”为主营业务。诱导持卡人通过恶意投诉、制造虚假证明等方式,促使银行进行协商,以达到停息挂账,恶意逾期的目的。「支付百科」了解到,目前反催收机构越发专业,有的公司能达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内部分工明确,不仅有人研究金融法规,还有专门进行维权的人员,各司其职。

面对恶意逾期,银行只能通过诉讼进行维权,由于诉讼维权期较长,因此2022年信用卡业务普遍出现回款能力减弱趋势。

「支付百科」认为,目前不良率的上升,只是信用卡业务调整所带来的阵痛。银行正在进一步提升风控能力,提升客户质量,建立联防联控机制,2023年信用卡逾期不良率将有所回归。

从2022年年报数据来看,虽然信用卡发卡量稳定发挥,但无论是消费额的降低还是不良率的上涨都说明银行信用卡业务急需转型。2023年是新规落地的第一年,多家银行已对信用卡业务进行了合规性调整。

如今,银行信用卡业务,追求大量发卡的运营方式已不再适用,细分客户群体做好客户画像,精细化经营成为银行新的发力点。一部分银行将信用卡业务下沉,建立有针对性的新消费场景。

关键词: